您好,欢迎来到山东教育出版社! [请登录] 新用户? [免费注册]
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教育出版社 > 书摘书评



“水乡泽国”的才子
—— (摘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中外著名教育家画传系列》之《蔡元培画传》)

家世与家庭涵养,奠定高尚人格坯基

1868年1月11日(清朝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日)深夜,在绍兴府山阴县城里笔飞坊(现为笔飞弄),嘹亮的啼哭声从一幢民宅内传出,房里的青油灯还亮着。屋里烧得红红的炭火给人送来温暖。谁也没有想到, 正是这个出生于平凡人家的孩子,日后成为了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同时集教育家、政治家、革命家于一身。他——就是赫赫有名的蔡元培。

历史上的蔡元培曾经三次易名,每一次易名都显示出他才情卓绝。 他“小名宜哥,小字意可”,又“小名阿培,入塾时,加昆弟行通用之元字,曰元培”。原来叔父铭恩给他取字鹤卿。到了小学,蔡元培慕古人名字相关之习,认为鹤卿二字过于庸俗,于是自字曰遂自仲申,别号鹤窟。1903年爱国学社时,自号民友。1904年主编《警钟》时又说:“吾亦一民耳,何谓民友。”乃取《诗经?大雅?云汉》“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二句中字,而最后改号孑民,表示自己在民族灾难面前的责任。 后也用过“蔡振”等笔名。

提起蔡元培的出生地绍兴,人们都不陌生。在这个江南水乡,曾经涌现出许多历史名人, 如王羲之、陆游、秋瑾、鲁迅、柯灵、竺可桢、马寅初、钱三强等。这里河道纵横,水网密布,人杰地灵,有“水乡泽国”或“东方的威尼斯”之称。 曾令历代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赞美不已。晋人称道它“干岩竞秀,万壑争流”,大书法家王羲之则写下“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的千古佳句。绍兴素以“文物之邦”著称,蔡元培就是在这里开启了他传奇旅途的首站。蔡元培生活的绍兴景色如画,商业繁荣,他前后在故乡生活了29年。在这里的生活无疑是蔡元培生命里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有江南水乡文化浸润他,历史传统影响他,优美的自然环境熏陶他,悠久的革命传统激励他。故乡深厚的土壤栽培着参天乔木,故乡母亲甘甜的乳汁哺育着蔡元培的成长。

从青年时代开始,蔡元培就对故乡绍兴的湖光山色、悠久历史、经济文化充满自豪之感。1895年,他在《越中先贤祠春秋祭文》中提到,咱绍兴那可是正儿八经的礼仪之乡,大禹、越王勾践、越中历代大文人文豪可都是同样的水养育的,而这些人可都是咱的同乡, 从此他也下定决心,向这些历史上的“先进个人”学习,闯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幼时的蔡元培常听长辈们骄傲自豪地不断提起一个名字,那就是王羲之。虽然年幼的他还不知道王羲之为何许人也,但长辈们那微微陶醉的神情已经感染了他,就连家门口的笔飞弄也与王羲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说当年王羲之任会稽内史(民政官吏)时,住在蕺山脚下,王羲之在这里养鹅写字,门前一边是墨池,一边是鹅池,至今还隐约可辨。他的书法素有“天马行空,游行自在;龙飞凤舞,铁划银钩”之称,劲头来时笔飞墨舞,毛笔常常飞到右面的那条巷里,这就是取名笔飞弄的来历。故乡的脉脉温情,始终萦绕在蔡元培的心头,“霜叶红于二月花,故乡乌桕荫农家。不须更畏吴江冷,自有温情熨晚霞”。这是蔡元培晚年所写的一首诗,从中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爱故乡, 虽然已入暮年了,对故乡之情非但不减,而且越来越浓。蔡元培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惯和所选择的人生道路,在许多方面反映的也正是越人的精神。



查看图书
返回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读者答疑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