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山东教育出版社! [请登录] 新用户? [免费注册]
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山东教育出版社 > 书摘书评



晏阳初:除天下文盲,做世界新民
——(摘自《晏阳初画传》山东教育出版社最新出版)

晏阳初(1890—1990)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与乡村建设运动的倡导者,也是饮誉中外的世界名人。1943年在纪念哥白尼逝世400周年之际,晏阳初获得“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的殊荣。1945年旧金山市参事会决议授予晏阳初该市“荣誉公民”称号。1955年与1970年,又两度荣列“当代全球最重要一百名人”之林,并分别获得一些国家的最高荣誉奖章奖状,如菲律宾的“麦格塞塞基金奖状”、“金心勋章”,危地马拉的“国鸟勋章”,美国的“终止饥饿终生成就奖”等。晏阳初还被海外研究者称为“经东西方各权威人士公认的真正哲学家与人道主义者”、“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挑战者、革新者”、“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布道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乡村改造的实践者”、“为平民的十字军人”,等等。 晏阳初为中国人民乃至人类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平民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

严父慈母的影响

晏阳初生于四川省偏僻的巴中县乡村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晏美堂是基督教新教内地会在巴中开设的一个福音堂延请的中文教师,在家设塾教学,兼用所谙之医学以济乡邻。 母亲吴太夫人是一个“不识字、小脚、持家勤俭、教学严明”的传统女性,生有四男三女。晏氏家境清贫,但无虑衣食。     

晏阳初的双亲美堂先生和吴太夫人。

晏美堂深受蜀学注重实用风气的影响,即便是设私塾教育自己的孩子们,也以注重实用为原则。他以循循善诱、宽厚挚爱的教态感化学生,从不疾言厉色加以训斥,因此私塾的弟子和孩子们都对他“敬”而不“畏”。晏阳初后来回忆说:“据家人说,我的外形像母。她白净清秀,颇有威仪。但在神态和性情上,我秉承父亲的成分居多。我怎样也记不起他发怒的样子。在我的脑海中,他是个典型的读书人,谈吐斯文,待人和气。最难忘的是他的笑容,温善可亲,好似春天的阳光。‘春风风人’一语,用在他身上,非常恰当。从他,我常想到身教的重要。” 

母亲吴太夫人是与巴中县邻近的南江县元潭乡人。按中国传统“多子多福”、“五男二女,七子团圆”之说来看,已经算是十分美满的了。但是,尽管膝下儿孙满堂,如果不教育好,孩子多未必就是幸福。吴太夫人深知儿童教育需要威德相辅的道理,对儿女们教爱结合,宽严相济,儿女们日常生活起居一定要形成良好习惯,她爱孩子,但绝不溺爱孩子。晏阳初清清楚楚记得两件事:一是他6岁时,某日从学塾放学回家的途中,见一庙宇内正在唱戏,便伫立欣赏剧中情节,突然被人自后推撞,他转身发现是一位同学,这同学还在得意洋洋地嬉笑。在愤怒之余,他猛地扇了这位同学一个耳光。那同学被打得哇哇大哭,右脸上留下红红的五指印痕。晏阳初知道自己情绪失控酿成大祸,便急步回家躲进自己的卧室蒙头睡觉。那挨打的同学搬来救兵母亲前来告状,母亲吴太夫人弄清原委后,向对方深深鞠躬致歉,斥责晏阳初不应逞强斗殴,当即予以笞责。另一历久不忘的事发生在长兄晏春霖身上,晏春霖行年30岁,已经娶妻生子。一次重阳节与友人游巴中名山,咏月吟诗,一时兴奋不已,贪喝了几杯酒,回家后被吴太夫人发现,认为作为长兄的他未能为弟妹们身先垂范;为人之父,不能以身作则,行不言之教,在外不应贪杯加盏,此风不煞,很容易给弟妹带来不良影响。 于是,她立即把子女们都喊来,当众训示并笞责晏春霖。这两件事对晏阳初良好品质和行为举止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他80岁时回忆起来仍然历历在目。 
晏阳初的父母亲都开明而有识见,比巴中县人要开化得多。父亲虽然是私塾先生,但对西学十分看重。母亲也很开明,不但没有阻拦送幼小的晏阳初去保宁学习西学,还鼓励他说:“男儿志在四方。你出去好好读书,见见世面,将来出人头地,也替家乡和晏家争光。”母亲的理智胜过感情,从不要求孩子们承欢膝下,总是不断地勉励孩子们向外发展。晏阳初一生以事业为重,由来有自。晏阳初有时自问:“如果父母都因循守旧,我现在会在哪里呢?”

“博士下乡”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发动了旷古未有的博士下乡。平教会平民教育实验的旨趣,感动和吸引了一大批志同道合、心甘情愿、为了拯救中华民族、为平民的翻身解放贡献青春的第一流人才。这些从外洋归来的博士,走出象牙塔,来到交通不便的定县乡村,与农民为伍,为农民服务。

晏阳初骑毛驴下乡调查。

生计教育部主任冯锐(梯霞),留学美国康乃尔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担任广州岭南大学、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兼乡村生活研究所主任之职。1929年,他到定县参观。晏阳初问他:“在大学里教授哪一种农业?中国农业或西洋农业?”冯锐听这一问题大感警惕,答复说:“我教的恐怕是美国的农业。”晏阳初说:“何不试试中国的农业。如果你参观我们的工作,喜欢这地方,喜欢我们的事业,我们真诚欢迎你来。”半年后,冯锐辞去了南京的职务,加盟平教会。他说:“我曾经忏悔,我在中国、美国、欧洲研究农业,讲授农学也有四年,并且是农学院院长,但我竟至今还没有见过一个中国农夫!”到定县后,他和另外几位先生调查定县及翟城村各式家具的应用以及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蔬菜、果品的栽培、管理和收获的情况,然后找出里边的毛病,很快编了一套农作物耕作法、轮种法、养猪法、肥料收集法、肥料保存法、肥料施用法以及灌溉法、排水法、病虫害防治法等,提高了品质和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这些博士给定县带来巨大变化。晏阳初的次子晏新民回忆说,离北城不远处有平教会的农场,场里养着体高膘肥的波支猪,一头头波支猪像小牛犊,走起路来摇头摆尾,神气十足。农场每年冬季都要举办农产品展览会,沉甸甸的谷穗、金黄色的玉米、人头大的红薯、圆滚滚的西瓜,各种丰收的瓜果蔬菜都在这里展出,每天从早到晚,吸引了大批参观的人。人们赞不绝口地说:“平教会有能人!”“平教会了不得!”其实,他们哪里是一般的“能人”,个个都是著名的专家、学者、留洋博士!




查看图书
返回
首页|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读者答疑 | 帮助中心